醫管局精簡行政程序加強藥物儀器採購和能源管理 節省至少10億

醫管局表示,過去兩年透過應用資訊科技精簡行政程序、加強藥物儀器採購和能源管理等措施,提升運作表現和效益,初步粗略估計可節省至少10億元開支。 醫管局近月透過人工智能生成醫療報告和出院報告,早前在多間醫院試行,現已推展至全港所有公立醫院。當中八成報告由人工智能撰寫,主要是較資料性的報告內容,相比以人手處理,可減少四成文書時間和超過三成工作量,但強調每次正式發出報告前,會先經醫生檢視,至於涉及較複雜的臨床判斷,則屬於醫生專業範籌,人工智能不能取代。另外,醫管局透過人工智能風險預警系統,根據病人風險預測,制定針對性治療計劃,改善治療成效和縮短住院日數。 醫管局表示,2023至24年度用於在醫療儀器採購和維修保養的開支高達57億元,因此引入更多供應商促進價格和質素競爭,包括內地和海外供應商,並推行更多統一採購,令採購開支整體減少至少一成。 藥物方面,醫管局成立「成本評估小組」,參考科學研究數據和內地醫保價格等指標,與藥廠議價,結果有七成藥廠願意減價,主要是治療癌症藥物,平均減幅多達兩成。 局方又將藥物採購招標量由1200種增加至1400種,價低者得,但同時確保安全質量和成效,並開拓更多非原廠或副廠藥供應源頭,主動聯絡內地和海外藥廠引入新科技藥物,令病人有更多選擇。 能源方面,醫管局在2023年已節省7%能源消耗量,超過原訂5%的目標,近年繼續透過創新科技推行節能措施,例如利用太陽能、氫能和堆填氣體發電,使用節能電器產品,目標2035年減少大約20%用電量。

Share
Related News